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精神残疾数据质量再分析 

来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精神残疾(mental disability)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1]“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2]从精神残疾和精神障碍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得出,精神障碍与精神残疾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细微的区别。从精神残疾和精神障碍涵盖的范围来分析,精神障碍包括更大的外延空间。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区分,精神残疾是精神障碍中较为严重的疾病,且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伴有社会功能的障碍。目前,精神障碍已经成为致残的重要原因,并且致残率高,主要的致残原因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恐惧症、饮食障碍、双相障碍、强迫症、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等。

1 我国精神残疾、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我国最早开展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受当时研究资料、调查方法和诊断工具的限制,一些地区对某些精神障碍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当时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为1.27‰-2.82‰。”[3]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筛查、诊断工具和抽样方法的引进,1982年、1993年我国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重性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已由1982年的12.69‰上升至13.47‰[4,5],据此推算,我国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约 1600 多万[6,7]。进入 21 世纪,一些地区开展了区域性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根据2001年浙江省对15岁及以上人群的调查,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17.27%[8];2002年江西省对15岁及以上人群的调查,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3.61%[9];2004年河北省对18岁及以上成人的调查,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16.24%[10];2004-2005年山东省对18岁及以上成人的调查,现患率为19.48%[11];2007年广西对15岁及以上人群的调查,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2.16%[12]。从各地区开展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看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在2.16%-19.48%之间,虽然普遍认为我国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低于国外患病率,但从上述的数据中仍能看出,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变革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造成精神残疾的主要来源是精神障碍。随着我国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的上升,我国精神残疾的现患率也呈上升趋势。

从国内致残原因研究来看,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导致精神残疾的前三位精神障碍中,精神分裂症致残的最多,占65.86%,其次为癫痫占7.96%,情感性精神病占6.37%。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造成精神残疾的前五位致残原因主要有精神分裂症、痴呆、癫痫、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其中精神分裂症仍是主要致残因素,所占比例最高,为48.20%。精神分裂症是致残率高的疾病,根据相关报道,精神分裂症致残率为82.40%-93.64%。黄靖康等关于精神残疾与精神障碍情况调查研究表明,精神障碍致残的病因依次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别占74.03%、12.80%、11.39%、0.82%、0.82%、0.11%。其它研究也表明精神分裂症是国内导致精神残疾的最大因素,精神分裂症在精神残疾中的比例达到32.8%,甚至有报导达到 60.43%[13-20]。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开展了两次全国性残疾人抽样调查,即1987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2006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这两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是迄今为止我国针对精神残疾等六类残疾人开展的最权威的全国性抽样调查,具有覆盖地域广,样本规模大,抽样设计合理等特点。1987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精神残疾人194万,现患率为1.84‰,占残疾人口总数的3.76%[21];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精神残疾人827万人(含多重残疾),现患率为6.3‰,占残疾人口总数的9.97%[16],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较,精神残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现患率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各省的精神残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主要都来自于这两次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没有单独进行精神残疾人的区域性调查。

2 1987年、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概述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分别于1987年和2006年在中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开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尽管表述上略有不同,但两次调查的目的一致,均旨在掌握调查年份我国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分布、致残原因及其康复、教育、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情况,为制定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2,23]

上一篇:流行病学转变视角下中国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分
下一篇:没有了